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甘肃舟曲县寺洼文化遗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10:11:45    


舟曲北山坪遗址


1996《舟曲县志》记载:1.硬山梁文化遗址:位于中牌乡政府东北1千米的黄土梁,遗层出现灰烬层,泥质薄胎红陶器腹和灰陶罐、碗、豆圈足残片。出土砍砸器、圆状磨谷器、石钵、石刀、石臼等石器。陶器有长颈圆肩腹下杀的泥质灰陶瓶,腹拍饰绳纹。双耳灰陶罐耳呈马鞍型,为新石器晚期共存的齐家、寺洼文化遗存。

2.年子坝文化遗址:寺洼安国类型。位于大年乡北2.5千米的拱坝河北岸二阶地。遗址为村落和耕地浸蚀。遗层有灰坑、灰堆、泥质橙红陶和褐红陶及褐灰陶的高颈圆肩腹和折肩腹的单耳、双耳罐沿、腹残片。

3.上大年文化遗址:位大年乡西北高山之巅的上大年台地。1990年调查发现,文化遗层厚约15厘米,含红烧土层、灰层,间有泥质褐灰陶和褐红陶的口沿、腹的残片及夹沙陶片。系寺洼安国类型文化。

4.力族坝文化遗址:位大年乡西北10千米的拱坝河北岸阶地。1990年调查发现。属齐家、寺洼文化遗存。文化遗层含灰坑、灰层,窖穴,泥质桔黄陶、褐灰陶及灰陶的侈口圆肩腹绳纹罐和侈口折肩罐腹残片。出土灰陶侈口圆肩腹素面罐。

5.上骆驼文化遗址:位拱坝乡东南半高山台地,1990年调查发现。文化遗层为村落迭压,含灰层、红褐土层,不具绞饰的泥质褐灰陶鼓腹罐、盒、碗和桔黄陶、灰陶盆、罐腹沿残片。出土灰陶鼓腹罐和橙黄陶折肩罐及高54厘米、口径48厘米的石臼石器。系寺洼及安国类型同存文化。此外,在两河口南台地、弓子石乡果园村台地、石家山大村台地、三角坪台地、南峪上坪、大峪得力坎阳面坪、铁坝乡阿木族坪、喇嘛街台地、立节水地坪、城关半山村方地等处发现新石器遗址,有马家窑和齐家、寺洼文化类型泥质红、灰陶残片。

6.大年坝文化遗址:位拱坝河下游北岸大年坝一台地,1990年调查发现,文化遗层含上下迭压地层关系。下层灰迹堆积长而厚,且有灰坑、红烧土层和灰陶双耳罐、高颈壶、敛口钵的残片,均饰绳纹。红陶罐腹残片胎质粗糙,并出现磨制石斧。上层含厚胎红罐腹和羼和料的夹沙陶片及口、耳皆成马鞍型的灰陶罐残片,系齐家文化和寺洼安国类型文化墓葬位台地北,出现灰陶单耳罐,系寺洼文化。

7.马各坪文化遗址:含新石器晚期马家窑、齐家、寺洼文化安国类型。1974年调查发现。位于南峪村东南一千米的黄土一阶地,面积约9400平方米,文化遗层含泥质橙红陶、彩陶和灰陶残片、窖穴、灰坑、炭屑等。彩陶饰网纹、带纹。墓葬有成年单人葬,出土直侈口鼓腹平底的单、双耳和无耳素面无纹泥质灰陶罐,侈口折肩直腹薄胎红陶罐及四口罐。其中一灰陶罐肩腹处饰#”刻划记号

8.北山坪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1.5千米的三级台地。1978年调查发现。遗址面积5.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距地表0.8至9米,厚约40厘米,遗址地表泥质橙红陶和彩、灰陶片遍地皆是。文化遗层存在上、下迭压地层关系。早期文化堆积内涵丰富,有泥质橙红陶和彩陶、灰陶、夹砂陶的盆、瓮、钵、瓶、罐等的残片及石器、灰炕、窑穴,木炭屑及陶窑遗迹,并出现尖状器、刮削器、圆形磨谷器、石环锤等石器。出土马家窑类型两连彩陶罐(省博物馆存展)。晚期堆积含寺洼类型的泥质和细沙的灰陶残片及饰刻划纹的泥质厚胎红陶残片。墓葬除单体成人葬外,还出现一例3人合葬墓:居中男性仰身直肢,两例女性各以左右作侧身屈肢面向男子,为夫妻合葬,显出女性屈从和依附于男子的状态。随葬器物有寺洼类型马鞍型口沿双耳泥质褐灰陶罐。遗址另有身首异地的“乱葬坑”

1999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志》记载:掌坪遗址:位于峰迭乡北面白龙江西岸的阶地上,面积1.5平方米。遗址遗存以马家窑类型为主体,另有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早期遗存(也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