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泰山奶奶庙在泰山的什么位置(位于泰安市区的灵应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08:10:27    

泰安灵应宫位于灵山大街和校场街交汇处,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庙。泰山有上中下三座泰山老奶奶的庙宇,这三座庙宇是老奶奶在泰山的驻锡地,地位是一样重要。泰山老奶奶在泰山顶上的碧霞祠是上庙,登山起点的红门宫是中庙,泰安城西南的灵应宫则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庙。

灵应宫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庙,老奶奶每年都会到灵应宫里居住一段时间。相传每年春节前老奶奶下山就住在这里,泰山老奶奶春节前都要下山买东西,若买到谁家的东西,谁家在这一年就会发财兴旺。

由于地处市区,很多因为年龄大腿脚不便的老人无法登泰山,故而很多香客烧香便至山脚下的红门宫和城内的灵应宫烧香祭拜泰山老奶奶。

现在的泰山灵应宫南北长约150多米,东西宽约40余米,占地面积近10亩,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

灵应宫最早创建年代为明代,据民国李东辰著《泰山祠庙纪历》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泰安城西南创建灵应宫,为北京咸侯宫的香火院(《泰山通鉴》)。

明神宗生母李太后时曾经捐资修建泰山上的斗母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明神宗颁敕对灵应宫进行拓建形成现今南到山门、北至宫后门、东到东更道、西至西更道的规模,改天仙祠为灵应宫,并赐额“灵应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庙宇山门高悬“敕建护国灵应宫”的门额,灵应宫在当时乃是皇家庙宇,地位非同一般。

民国五年(1916)遭回禄之灾,大部分建筑物及铜像焚坏,仅存有南山门、钟楼、铜阙、正殿、北斗台与禅房等。灵应宫在解放后被泰安白酒厂等两家单位长期占用,大殿内珍贵的铜佛像在院内露天外遭受风吹日晒,正殿也作为企业的仓库,后来寺庙一度成为企业的幼儿园。

1982年6月国家拨款维修正殿,2002年由泰安市政府投资对灵应宫进行了第一期复建,拆除灵应宫南半部分的厂房仓库等,对钟鼓楼,配殿等进行了修复,再现了当年“前后殿庑崇丽、回廊周密”的旧观,但是北半部分至今仍没有修复。2015年开始在灵应宫东侧建设了新的道教设施,并准备举办道教学院。

如今的灵应宫香火鼎盛,早已经撇去旧日的破败不堪,恢复了青春的容颜,清净典雅,古朴大方,矗立在繁华城市中的灵应宫是香客和游客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