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培根随笔内容简介(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马克思称他为唯物主义的始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9:26:18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推荐一本书,《培根随笔》。

培根的随笔没有西方很多散文随笔作家的那种散漫和随意,而具有诗的凝练圆满、小说的布局严谨。

培根的随笔不是文人的闲适小品和游戏笔墨,他是以政治家改造社会、富国利民为目的进行说教的,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都讲求实用。

培根用客观冷静的笔调写这些短小精悍的说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不谈自己。所以读培根的随笔你听不到作者灵魂的絮语,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谈心,倒好像是在听一位高人赐教、一位法官判案。

培根这种独特的文体得益于他作为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思想的深刻性、条理化,得益于他从事法律工作文字的准确性,而且还受到拉丁文的影响。培根的许多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所以他以拉丁化的句法写英文,精短隽永,组织严密。他知道什么时候应当用合适的比喻把思想表现得格外鲜明,有时还给他的思想披上一层想象的光彩与魅力。

大诗人雪莱在他的著名论文《诗辩》中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起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正因为如此,一本由五十八篇短文组成的《随笔集》让培根在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伟大散文家的地位。

然而,培根在哲学上的贡献更加伟大,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在这一方面雄心勃勃,计划写一部名为《伟大的复兴》的巨著,全书计划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类一切知识的分类总结,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是第一部分的概论。《学术的进展》批判了贬损知识的蒙昧主义,并从宗教的信仰、国家的文治武功、社会的发展、个人的道德品行等各个方面论证了知识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为培根后来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打下了基础。

1620年出版的培根的《新工具论》是未完成的《伟大的复兴》的第二部分。《新工具论》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而发的。所谓“新工具”,就是使用理性和实验,而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旧逻辑,因为对于科学的发现来说,旧逻辑无所作为,它使来自粗浅的概念的错误确定下来,变得根深蒂固,而无助于追求真理。因此培根认为为了发现真理,人必须做两件事情。其一就是排除一切偏见或假象。培根把这些假象分为四类:一,“部落假象”,即各个种族通行的思想方法造成的偏见;二,“洞穴假象”,即个人的癖好和偏见;三,“市场假象”,是由语言错误所造成的;四,“剧场假象”,也就是人们不可靠的传统。其二就是摒除这些假象以后,我们必须审查自然,必须通过实验收集事实,把它们整理得井然有序,再找出它们存在的规律。

另有详细的对四假相的说法。

所谓假相,就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严重妨碍人们对客观世界形成正确认识的偏见。根据假相的发生和来源,将他们分成四种:

(1)“种族假相”,是一种植于人类本性之中,人所共有的一种假相。人们往往以人的感觉和理性为尺度,而不按自然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结果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由于每个人在环境、教育、性格、爱好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把自己的个性渗透到事物中,从而歪曲事物的真相。

(3)“市场假相”,指人们在交往中由于语言的不确定和概念的不严格而产生的思维混乱。

(4)“剧场假相”,是指人们不加批判的盲目顺从权威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和哲学和科学原理、体系从而形成的错误。

培根的“四假相”说深刻的解释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