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端午节歇后语有哪些(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2 10:09:14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是汉族、水族、纳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节日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即祭祀龙图腾说)、夏至说。

  • 数字崇拜说

从数字民俗学来看,中国一直有数字崇拜的传统。三国时人徐整在其《三五历记》中说:“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一三五七九这些奇数,属天亦属阳,具有神秘性质、吉祥性质,是重要的时间关节点。阳日与阴日,天时与地时,相生相合,则成为特别的时日,所以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成为重大的民俗节日。

  • 端午食俗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 端午谚语


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1.“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3.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4.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南方)

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宝山)

9.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10.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12.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阿妈叫我去睇龙船。(广东)

13.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歇后语

1.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

2.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3.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 文化作品

《端午》

是唐代诗人李隆基创作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亦称唐明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是唐代李隆基创作的一首诗。

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释义:端午时节恰逢倾盆大雨,这么盛大的日子孩童们却依旧穿着旧衣服。老朋友顶风冒雨,还带着雨具来邀我喝酒,我哪里敢因为道路泥泞而不愿出门呢?朋友把我当做亲兄弟一样,因此即使再穷也要把养家糊口的钱拿来买酒招待我。虽然老友请我吃饭的次数已经好多好多,但在我心中每次的酒肉。

端午祝福

端午节祝福语:

  1. “端”起雄黄酒,驱邪去灾人安康;“五”起龙舟桨,前途顺利业辉煌;“端”上美味粽,生活美满甜似糖;“五”动祝福拍,端午节日好运长。
  2. 端午送粽子,友情是皮,馅里:层层的幸福生活,香香的味道,吃下去:年年有今日,天天有今朝。端午节祝福:祝愿朋友端午节安康。
  3. 端午伴着五谷,初伏送你祝福;佳节祝你:夏日清风、冬日送炭、人生百年、天天快乐!愿端午节快乐!
  4. 端午粽飘香,愿您事事昌。
  5. 端午棕子香,龙舟比赛忙,踏青要赶早,艾蒿挂门上,去病防蚊虫,疗效不一般,端午风俗不能忘!祝老师端午节安康!
  6. 端午粽子香,端午粽子甜,端午的祝福送心间;端午的粽子黏,端午的粽子满,端午的满足把手牵。端午节,提前祝您端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