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华鹧鸪是几级保护(四川拍到鹧鸪,专家竟说是“鸟中大熊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30 08:56:12    

二三十年前,鹧鸪还是农村田里常常能看见的小鸟,也有“石鸡”、“小竹鸡”或者“花鸡”等名字。那时候打猎抓野味没人管,鹧鸪就经常被端上饭桌,据说炖汤的滋味非常鲜美。

但谁能想到,如今在保护区里拍到两只鹧鸪,居然就上了新闻,还被专家叫做“鸟中大熊猫”?

仔细看,有两只

四川美姑大风顶保护区工作人员宣布:在整理2022年春季调查资料时,发现保护区里首次拍摄到全球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可是网民们并不买账,认为这哪里是濒危动物,不是家里养的竹鸡,就是过去满地跑的鹧鸪。

那这两只被拍到的小鸟,到底是不是濒危物种?还是专家们看走了眼,真的只是竹鸡出没呢?

一对小情侣

种类不同大相径庭

首先要说的是,四川山鹧鸪在雉科动物里可以说处于金字塔顶端了。它虽然和上文提到的竹鸡、以前在田里抓到的鹧鸪长得有相似之处,但是同科不同命。

四川山鹧鸪被叫做“鸟中大熊猫”,是全球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中华鹧鸪、竹鸡的地位则和麻雀差不多,野生种群属于“三有保护动物”,捕猎售卖虽然也是犯法行为,可还不至于被拍到就上新闻。那么,我们怎么区分这几种长相相近的鸟儿呢?

四川山鹧鸪的雄性

区分有妙招

先来看被弄混的四川山鹧鸪和竹鸡。

若是远看,鹧鸪和竹鸡最大的区别是体型上的差异,竹鸡体格比较小。其次,尾羽、毛色也可用来区分二者。竹鸡胸前有蓝色,腹部为橙色,而四川山鹧鸪胸前像是在白肚皮上带了一块红围嘴,眼后有橙色亮斑。

要是离近了看,这两者差别更大,只要看嘴和尾就能区别这两种鸟。四川山鹧鸪嘴较长尾羽短,而竹鸡嘴短尾羽长。这可能和四川山鹧鸪爱刨地里的虫子吃,而竹鸡爱飞脱不开关系。

所以,在并不清晰的红外成像图片中,我们普通人看走眼,误将鹧鸪当竹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要是它们飞到你面前,你一定不会再次认错了。

看起来这还是前面那对小情侣

可是,野外还有那么多鹧鸪,那可是原来我们拿着弹弓、鸟枪“恐吓”过的鸟,怎么能保证红外摄像机拍到的不是它们呢?别急。

过去在农村最常见的鹧鸪,学名叫做“中华鹧鸪”,它和四川山鹧鸪虽然同属雉科山鹧鸪属,是同一家的近亲,但是它们的外形也是很好区分的。不信,就随我来看。

这是野生的中华鹧鸪

上图中的鸟儿是中华鹧鸪,只要一对比照片就知道和“鸟中大熊猫”有什么不同了。中华鹧鸪最显眼的就是一身斑点花纹,头顶羽毛是橙黄色,和四川山鹧鸪体型相似,但羽毛颜色并没有太多共同点。

嘴的颜色夺人眼球了,身上就略显逊色,中华鹧鸪的毛色明显没有山鹧鸪鲜亮,它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带着“黑眼罩”。下面图片中的山鹧鸪则只有一个“黑眼圈”,脖子下面雪白一片。

至于很多养殖户养的鹧鸪,其实基本上是另一种鸟,学名叫“石鸡”,属于雉科石鸡属,也常常出现在山坡、农田里。

这是石鸡

这么漂亮的鸟,文人墨客才不会放过它们。这小小的鸟儿,其实不只因野生种群珍稀而受宠,它其实还是古人笔下的常见意象。

古人最爱写的动物之一

李白写下 “只今惟有鹧鸪飞”,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快意复仇后终究烟消云散的悲凉沧桑。

客泪数行先自落,鹧鸪休傍耳边啼”写尽了生在鹧鸪产地的游子哀思,那“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好似离家前那个女孩的苦苦哀求。

温庭筠以“双双金鹧鸪”的温馨甜蜜衬托出了独处女子空有一份美丽,却无人珍爱的孤寂愁思。唐宋诗词,鹧鸪意象屡见不鲜,原因何在?

鹧鸪是一种生在南方的留鸟(与候鸟相对),那时候被贬谪到南方荒凉之地的诗人词人,将自己的心境附着在啼鸣声悲切的鸟的身上;而从南方家中离开的人们,听到悲切的啼鸣,以为鸟儿都在挽留自己,更不忍离开。

一只在呼叫伴侣的中华鹧鸪

再加上鹧鸪一夫一妻、双宿双飞的爱情属性又被渲染了一番。于是,它们打败一众鸟儿,留名文坛。

在大众心目中,鹧鸪留名可不仅是因为以上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好吃!

鹧鸪汤

民间有“一鸪顶九鸡”的说法,鹧鸪多用于煲汤,松茸、花椒等食材均可以搭配鹧鸪变成一锅鲜美的汤,怎么样,是不是心动了?先别急,我们得先弄清什么鹧鸪是能吃的,不要尝个鲜还要付出些代价!

种类决定命运

前面提到的幼时田边地头可见的中华鹧鸪可与“名贵”二字沾不上边,按照我国动物利用“白名单”,养殖的中华鹧鸪可以食用,而且《本草纲目》中将它列为药材,至今它还是治疗小儿“百日咳”的良方。它们就是老饕心目中的家禽美味。

本文的主角——四川山鹧鸪,虽然是中华鹧鸪的亲戚,但中华鹧鸪可高攀不起。

四川山鹧鸪

这种鹧鸪和熊猫一样是中国特有种群,所以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它的分布范围甚至比大熊猫的栖息地还要小,只在四川、云南的某些县发现过它的踪迹。

大熊猫好歹还有四川盆地和秦岭山脉两块常驻地,所以,四川山鹧鸪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性濒危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其他种类的鹧鸪呢?

“山鹧鸪属”大多属于重要保护动物,种类不少,可数量少。只在我国境内就发现过10个山鹧鸪亚种,其中白额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海南山鹧鸪、四川山鹧鸪均为我国特有鸟类

白眉山鹧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种类这么多,数量又为何少呢?

原来,山鹧鸪名中带“山”不是没有原因的,它们身上自带大山的血气方刚,难于驯化,就算你抓住了成年山鹧鸪,它们也不会甘愿就擒,大多会自撞或绝食而死。

抓不住长大的,我们从小培养还不行吗?可惜如果收集野生受精蛋孵化,人工抚养长大的公母鸪,交配困难,很难留下后代

红喉山鹧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除了山鹧鸪,还有树鹧鸪

顾名思义,树鹧鸪经常生活在树的附近。常成对或3-5只成群活动。他们的性情极为胆怯,很少起飞,常藏匿、奔走于树林下、灌木丛中。

其实,树鹧鸪和山鹧鸪的界限在普通人眼中界限不会太清晰。

胖胖的绿脚树鹧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毕竟曾经被叫做“绿脚山鹧鸪”的鸟现在改名叫“绿脚树鹧鸪”,究其原因,是通过基因测序,确定该物种与栗胸树鹧鸪亲缘关系更近,从而将它们两种单归为树鹧鸪属。所以能分清它们的都是鸟类研究专业选手了。

栗胸树鹧鸪

了解了这么多鹧鸪,还是要回到老生常谈——保护它们!

只要尚未灭绝,这些全球濒危动物都有可能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希望人类能携起手来,重视濒危动物的明天,给它们重见天日的机会。

四川山鹧鸪妈妈在给雏鸟喂食

相信这不仅仅是救其他动物,更是在救人类自己。因为当这个世界不适宜大部分生物生存的时候,人类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与动物共存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