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高渐离在易水送别时所唱的挽歌。
两个送行的人,燕太子丹和乐师高渐离,白衣飘飘,神情凝重;被送别的两位,荆轲和秦舞阳,怒发冲冠,冷峻决绝。一曲歌罢,竟头也不回的登舟而去。。。
过了八百多年,又有一位诗人,在此留下了悲凉的诗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至今水犹寒。”
这是骆宾王的《临易水送别》
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寞孤独中,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
可惜,荆轲刺秦,失败了,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使燕太子丹寄予厚望的“雷霆一击”,也全然落空了。
期间,秦舞阳,要为这次失败的行刺,负主要责任。尽管他也因此被剁成肉泥,惨死在秦章台宫前。
要知道,这次的秦庭行刺,成本实在是太过高昂了。
首先,荆轲一行,是以燕国的使者身份,即是以外交使节的身份,前去觐见秦王的。
荆轲为正使,秦舞阳为副使。但这觐见秦国国君的外交官,却行使了刺客的专权。燕国的这一行为,不管结果如何,都会为其他国家所不齿。简单说,无论荆轲成败与否,燕国的政治成本,将会是非常高昂的。
其次,要得到秦国国君的亲自接见,没有点“像样点的大礼”,恐怕是不行了的。这一点,太子丹与荆轲,都想到了,而且为此,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花了“大价钱”。
“都亢地图”交出来了,这是最富庶的河北平原地带,秦国对此地垂涎已久,这就意味着燕国要“割地称臣”。 樊於期的人头吗,秦君早已昭告天下,要追杀叛将,悬赏黄金万两购其项上人头。燕太子丹作为秦将的庇护人,实在是不忍心交出去,亦是怕招致天下“外惧强秦,内行不义”的议论,始终下不了决心。
最后,还是荆轲私下登门拜访樊将军,告其赴秦“大计”,樊於期遂拔剑自刎,献上自己的首级助其成就大事,以谢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
实际上,太子丹自从秦国逃回后,深感秦国国力的强大和侵略野心的膨胀,而六国却散沙一盘,相互间征伐不已,偏远如燕齐者,也是醉生梦死,得过且过,畏秦如虎,中立以求自保。
“充府库、固根本、修兵甲、御强秦”,太过迂阔遥远,而秦国的威胁却近在眼前。父亲燕王老来昏聩,胆小怕事,他虽有振兴燕国之志,但也无可奈何。
于是,便不惜重金,招纳四方亡命之徒,欲“行大事于天下”。
荆轲就是在这个时候,慕名应召的。
荆轲本是卫国濮阳人,年少时喜读兵书,好剑术,为任侠。他青年时期,游历各国,拜访名师,学习武艺剑术。他体魄健硕,性格强横,坚决反对恃强凌弱,好打抱不平,在各地“路遇不平,拔刀相助”,是个实实在在的“狠角色”。流浪在燕国时,在都城的街市上,结识了一批趣味相投的朋友,引车卖浆、屠狗卖肉之流,谈到理想,看到现实,一干人畅饮高唱,慷慨悲歌,痛哭流涕,旁若无人,其中弹的一手好琴的高渐离,与荆轲最为相善。
荆轲自从入了太子丹的“宾客”之列,经过层层选拔考验,终于被“内定”为“行大事”的主要人选,渐渐成了太子丹的心腹之人。为保密起见,太子丹安排他们居处别馆,好吃好喝好玩好招待,美女歌姬服侍左右,高头大马,锦衣华车,任其招摇,“死士”的待遇,往往就是如此。
反复谋划,仔细推演,终于计划拟定。
荆轲选定的助手,是自己信任的朋友,无论是剑术胆略,还是经验勇气,都是可以担此大任之人。
他休书一封,邀朋友共襄大义。可惜的是,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到约定的时间,他的朋友并没有如期到来。又等了一天,还是没有音信。
“都亢地图”和“人头首级”,都已准备好了,与秦国的外交衔接,也安排就绪。迟迟未见荆轲一行的启程动静,引起了太子丹的猜疑,“长虹贯日”,不祥之兆啊。
太子殿下派人来问,荆轲具实相告。太子疑其有惧意,欲反悔,最后推荐了燕国的“第一勇士”秦舞阳。
说他是“第一”,恐怕燕国没有人会有异议 。他父母早亡,从小混迹于市井,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当街杀过两个人,胆大包天,无人可及。太子丹找到了他并赦免其罪,被作为“死士”予以豢养。当时,秦舞阳18岁。
就这样,荆轲也不再耽搁,出发离燕赴秦,才有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景。
从易水渡口太子丹的送别,到进入秦国都咸阳觐见,行程千里,用时近月。荆轲与秦舞阳一路晓行夜宿,反复演练揣摩,准备了无数预案,最终确定了刺杀方案。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荆轲刺秦,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秦舞阳居然掉链子了 。。。
其他的事,我们今天都知道了。
秦舞阳摄于秦章台的威严雄壮,惊叹于卫士的高大威猛,惊讶于秦宫的金碧辉煌,竟然瑟瑟发抖,瘫软跪地,等到侍卫传命始皇招使节前见,他面如死灰,战栗不起,就引起了卫士的警觉注意。此时的荆轲,只好说“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也只好捧着装有樊於期人头的木匣,上面放上那卷地图,上阶面奏始皇。
然后就是“图穷匕见”,然后就是太医掷药罐救王,然后就是有人大喊“王负剑”,然后就是荆轲被秦始皇砍为两段,却口中大骂不止,然后就是台阶下的秦舞阳被卫士剁成肉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是失败了。它的直接结果是,刺客荆轲,被砍死在秦宫台阶上,最后投出的匕首,击中大柱,磕出了一个指甲大小的斑点,荆轲成了悲壮的失败英雄。助手秦舞阳呢,“狗肉上不了席面”,关键时候“掉链子”,误了太子丹的大事不说,也误了自己卿卿性命,是荆轲的“猪队友”无疑。
后 记
可怜的燕太子丹,因幕后主使,事情败露后,燕王喜担心秦国问罪,便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
高渐离最后刺瞎双目,以乐师的身份混进秦宫乐队,待始皇听筑,掷打,当然,也是不会成功,遂被杀。